养老金缺口8万亿,辛苦一辈子,晚年还要节衣缩食?
<\/p>
养老第三支柱支棱起来。<\/p>
文 | 华商韬略 周瑞华<\/strong><\/p>
4月下旬,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个人养老金开展的定见》(以下简称《定见》)。《定见》的出台,从准则上树立了个人养老金在我国养老保证系统中第三支柱的位置,是对榜首、第二支柱的有用弥补,保证我国养老保证准则的可持续开展。<\/p>
经过30多年的开展,我国现在现已构建起以根本养老稳妥为根底、以企业年金为弥补、个人养老金相衔接的养老保证系统,掩盖超10亿人。<\/p>
在这一布景下,以准则方式树立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位置,意味着什么?<\/p>
【未来养老,还得靠个人养老金】<\/strong><\/p>
今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泄漏:2021年,我国养老榜首支柱——根本养老金,缺口到达7000亿元。<\/strong>依据稳妥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我国养老金研究报告,这一缺口在未来十年将到达惊人的8万亿-10万亿。<\/strong><\/p>
这意味着,我国养老保证系统的榜首大支柱现已收不抵支,80后恐将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一代。背面的原因,与两个“失衡”有关。<\/p>
一是人口结构的失衡。<\/strong><\/p>
据国家计算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计算公报,2021年全国65岁以上晚年人口超2亿,占悉数人口的14.2%。从全球规划来看,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这一份额现已高达27%,紧随其后的意大利、德国、法国,分别为23%、21.12%、20%,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全球位列第十。<\/p>
但从老龄化速度来看,从迈入老龄化社会到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40年,美国为72年,老龄化最严峻的日本,也有24年时刻,有满足的时刻做好应对预备。而我国只要20年的时刻,老龄化速度之快,超出了一切人的预期,也没有为此做好充沛预备。<\/p>
一边是老龄化加快,另一边却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人口增加断崖式跌落。<\/p>
据国家计算局数据,我国人口天然增加率,从1963年最高时的33.33%,下降到现在的0.34%,其间2021年天然增加人口48万人,创建国以来新低。甚至有专家猜测,2022年我国将初次呈现人口负增加。<\/p>
这一人口增加率,高于日本、韩国,低于美国,与高度老龄化的法国挨近。<\/p>
<\/p>
人口结构失衡,新增人口速度赶不上老龄化速度,未来根本养老稳妥的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人口猜测数据显现,我国晚年人口抚育比,将从2020年的5名劳动力供养1名白叟,上升到2050年的2名劳动力供养1名白叟。<\/strong><\/p>
关于劳动力来说,未来2人就要抚育一名白叟,养老担负加剧了。而关于白叟来说,供养人数从5名削减到2名,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日子质量也不可避免地呈现下降。<\/p>
2017年,包括全球178个国家的彭博落日指数(Bloomberg Sunset Index),就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危险最严峻国家中,将我国排在第五位。<\/p>
放眼全球,不少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相同选用“三支柱”养老保证系统,因为有更充沛的时刻应对,现已树立起更完善的养老准则,根本养老金压力却没有我国这么大。<\/p>
这就触及到我国养老保证系统的第二个“失衡”,养老三大支柱结构的失衡。<\/strong><\/p>
拿美国作参照。美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进入老龄社会,但美国养老系统的“三大支柱”中,担任兜底的榜首支柱,在养老金财物总额中的占比,只占到7.7%,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比分别为53.3%和39%。榜首支柱占比小,发挥根底性养老效果,养老首要仍是靠企业和个人。<\/strong><\/p>
相比之下,据《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工作开展计算公报》,我国榜首大支柱在养老金财物中的占比超越6成,与立足于保根本的定位构成反差;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占三成;而个人主导的第三支柱尚在起步阶段,规划忽略不计。我国养老首要靠榜首支柱,个人在养老中简直没有发挥效果。<\/strong><\/p>
<\/p>
纵观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西方国家,会发现一个养老根本开展规律:一个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初期,有必要夯实根本养老金,做到全掩盖;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后,根本养老金就会呈现缺口,这时就需要完善养老金准则的结构。<\/p>
套用这个开展规律,其时我国急需的,是大力开展个人养老金。<\/strong><\/p>
【个人养老金先行者】<\/strong><\/p>
在个人养老金准则老练的西方国家,均有老练的个人养老金解决方案,比方英国推广的养老金国债,德国的计发公式。<\/p>
尽管我国直到现在才出台《定见》,清晰个人养老金准则,但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学界和企业界现已有了一些探究。<\/p>
2012年,清华大学医院办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发现,一些省份和城市的养老金呈现收不抵支,猜测到人口结构失衡,未来养老金将呈现较大缺口。<\/p>
当年9月,她撰文《我国养老金准则改革的八个问题》刊发在《榜首财经日报》上,提出推迟收取养老金、完善养老金准则结构、开展个人养老金等做法。她的言辞其时遭到了网友的团体对立,愤恨的网友把清华大学简直一切对外的电话都打爆了。<\/p>
简直与杨燕绥教授一起,在老龄化趋势下,企业界也在测验立异商业方式,考虑怎样把个人财富与养老结合起来,让养老“第三条腿”跑起来。<\/p>
比方,2012年,泰康推出的对接养老社区的稳妥产品“美好有约”,是一种将虚拟稳妥业务与医养实体有机结合的立异探究。本质上,这是一种养老资金的筹资方式,它既是一种长期投资的年金,在创造财富阶段,为自己的晚年日子准备资金,买一份保证,一起也是入住养老社区的一张入住函,购买美好有约的顾客及其爱人、爸爸妈妈,都可优先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p>
十年后,站在2022年回看,养老金缺口到达7000亿,杨燕绥教授的猜测已成为实际;“美好有约”十年累计卖出14万份,养老社区旗舰店泰康之家·燕园也迎来了7周年,一床难求,泰康的筹资养老商业方式与医养布局,也得到了商场的验证。<\/p>
<\/p>
进入2023年,我国“63婴儿潮”出世人口将迈过60岁门槛,摆开退休顶峰前奏。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均匀每年将有2700万人进入养老方式,这对我国养老稳妥基金的收支平衡将构成巨大的应战。<\/p>
《定见》的落地,将以准则化的方式,让养老保证系统的“第三条腿”也跑起来,缓解“退休潮”带来的冲击。<\/p>
杨燕绥教授、泰康等学界、企业界的探究,不只证明了推广个人养老金准则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经过商业实践,为个人养老金准则的落地,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定见》的执行,供给了有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阅。<\/p>
——END——<\/p>
欢迎重视【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p>
版权一切,制止私自转载!<\/strong><\/p>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strong><\/p>
如触及侵权,请联络删去<\/stro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