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联大讨论限制五常否决权,美法等50多国支持,中俄立场不明
据俄塔斯社4月20日消息,早前在美国支持下,其多个盟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限制常任理事国使用一票否决权的决议草案。
这份决议草案规定,如果任意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决议中使用否决权,那么需要在使用否决权后的10天内,强制召开联大会议就否决权使用情况进行辩论。
当时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该决议草案,并称“美国对俄罗斯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滥用否决权的可耻做法感到担忧,为了对行使否决权进行限制、建立透明的问责措施、对敦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负担应尽的国际事务责任有重要意义”。
而在美国盟国提出这项决议草案之后,日前联合国大会就此进行了激烈讨论,而根据一些外媒的说法,目前针对这份决议草案,五常中形成了一个奇妙的2:0的结果。
即美国和法国表示支持,但在50多个联署支持此决议草案的国家名单中,法国却又不在其中,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向紧随美国的英国也尚未表态,似乎在此问题上与之存在一些分歧,而中国与俄罗斯的立场不明。
不过这份草案内容其实也不涉及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的限制,仅仅是大大增加使用否决权的政治与舆论压力,比如说草案规定联大可以通过大会文件,但不能对否决权使用提出质疑。
当然做出这种安排的原因,恐怕还是美国不想影响到自己使用否决权,而且即使是按照目前的现有模式,这仍然大大地对美国有利。
毕竟美国其实在联合国框架内拥有不小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联合国是美国主导成立的,总部也设在美国纽约,并且联合国中美国雇员的比例占到优势,且美国雇员占到了更高的职务级别,这导致美国在召开会议层面拥有优势。
比如说苏联/俄罗斯是五常中使用否决权最多的国家,但他们其实并不是否决重大议题最多的国家,一般在他们使用否决权后,美国就会利用在联合国框架内的行政优势地位反复提出相似内容决议,这导致俄罗斯需要经常对某一个事件的相关议题集中性地使用否决权。
而建立在这种行政优势地位之上的,就是美国操纵下,安理会内一般亲美国家数量都比较多,能够形成2:1的多数优势,导致美国支持的决议能够比较容易的通过,甚至以此主导联合国秘书长人选。
比如说新中国使用否决权的绝大部分场景,就是否决一些美国认可的完全是亲美立场的秘书长人选,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否决权已经成为了政治上中国与俄罗斯,在联合国框架内权益的基本保障手段。
因此如果说连中国、俄罗斯使用否决权的权力都要受到质疑与限制,那么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联合国将变成美国的橡皮图章,根本无法对国际事务协调、热点问题解决起到任何促进作用。
实际上仔细想来,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被美西方搅成战乱之地的现状持续了很多年,联合国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此前美国已经在联合国大会举行期间,通过限制签证的方式阻止一些俄罗斯官员参会,他们正在破坏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框架协调国际争端的职能。
围绕着类似的种种问题,近些年来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呼声已经居高不下,但问题是怎么改革?朝着什么方向改革?
当然美国也在提联合国改革,不过他们所说的是限制中国与俄罗斯使用否决权,增加欧洲国家在安理会的席位之类的,这完全与大多数国家提出改革的初衷并不符合。并且如今国际社会的很多问题,其实已经不是对话能够解决的了,至少我们可以认为在中美关系、俄美关系的很多问题上其实对话已经无济于事。
虽然现在说这些可能为时过早,但假以时日,在联合国改革难以维系的情况下,最终对联合国改革、职能发挥提出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是可以预见的,联合国退化成第二个“国联”仍然是可预见的事情。
恐怕建立新的类似于联合国的、在行政上更加深度贯彻多边主义的国际框架,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性,如果认为联合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代表,那么取而代之也就是未来的必行之事。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