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印度要和中俄站在一起?战略精英们另有打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宗义】
当前,印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就逼迫各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选边站队。它们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召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举行线上元首会晤谴责俄罗斯。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一直保持着中立,坚决不选边站队,不仅如此,而且还要买俄罗斯石油。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已出面,或劝说或指责,但仍然没有改变印度的立场。
很显然,各方都在努力拉拢印度。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和印度斤斤计较的广阔胸怀,双方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和印度协调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而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也将访印排上了日程。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印度网民发起”我支持普京”运动,社交媒体上也流传着印度学者、主持人愤怒谴责美国的视频。这让我们国内很多人觉得印度在关键时刻认清了形势,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和中国是站到一起的。
印度主持人阿纳布·戈斯瓦米(Arnab Goswami)痛斥美国教授
国内一些公众号发表评论,认为俄乌冲突至今,印度对美国、俄罗斯的亲疏关系再清楚不过了。那么印度的对俄战略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人对美对俄都感到比较气愤。由于历史原因,相对美国而言,印度民众更信任俄罗斯。特别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和网民,在俄乌问题上有一种朴素的是非观念,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美国人挑起的,故而对美国不满。
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石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高通胀,印度人情绪很大。另外,印度在乌留学生在撤出时受到乌军警殴打和刁难,甚至机枪扫射,有人伤亡,这在印度引起了民族主义情绪。而印度民间对普京的支持,是印度国内民粹主义政治盛行、政治强人崇拜的一种折射。
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我们看到印度国内围绕其外交政策,特别是与美俄关系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但实际上对印度的对外政策真正有影响的精英阶层与一般知识分子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别很大。现在印度战略界亲美西方的人占绝对优势,一些印度战略界精英对俄罗斯的批评非常激烈。批评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美西方和俄罗斯都要求印度支持,而是印度觉得在两方之间”走钢丝”地位尴尬。